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2021年赣州市工业倍增升级工作要点发布

来源:发布时间:2021-04-26 15:50:42访问量:

近日,赣州市主攻工业倍增升级领导小组正式印发了《2021年赣州市工业倍增升级工作要点》。、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1+5+N”产业集群倍增升级总体目标,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较 2020 年提升2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1+5+N”产业集群建设

1.推进现代家居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实施南康家具品牌企业“百城千店”计划,推动南康家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举办第八届家具博览会,进一步提升“南康家具”品牌影响力;推动“一网五中心”建设,构建一张图数字产业链;积极支持南康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力争上半年建成格力电器智能家电一期项目,推动南康家居向“家电+家具+家装”加速融合发展。全年新增入规家具企业20家,力争现代家居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6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现代家居产业其他成员单位,南康区,除标明特定县(市、区)外,责任单位均含各县(市、区)和赣州经开区〕

2.推进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建设。推进稀土、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作用,重点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规划建设稀土精深加工配套产业园;加快建设首期 3000 亩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加快中石化石油催化剂、中核独居石等项目落地建设,实现中国南方稀有金属集散中心一期建设运营。支持建设百亿级钴盐及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力争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560亿元。〔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江西理工大学、  赣州稀土集团、有色金属产业其他成员单位,赣县区、大余县等〕

3.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功率芯片、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新型光电显示、5G核心部件及配套设备等,推动工信部电子五所(中国赛宝实验室)在赣州设立子公司、龙南设立电子产品检测中心;举办赣州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推进柔驰科技、睿宁新材料二期、轰天炮光电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全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70家以上,确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电子信息产业其他成员单位,龙南市、信丰县、南康区、章贡区、定南县、全南县、安远县、兴国县、赣州经开区〕

4.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于都、兴国、石城和瑞金物流园项目,搭建赣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公共信息平台,构建“核心工厂+卫星工厂”网络协同发展新模式。组织参展2021时尚深圳展,举办2021年苏赣(浙赣)纺织服装产业招商推介会。推动永泰纺织、柯文时尚、洪兴实业、三晟(李宁)鞋服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确保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纺织服装产业其他成员单位,于都县、宁都县、石城县、 瑞金市、兴国县〕

5.推进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推动本地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行业领军企业;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国机智骏、凯马汽车、中电汽车等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围绕核心三电、动力总成、汽车电子、车身、汽车轻量化、内饰和智能装备等主要零部件及装备技术研发、 产品检测补链延链;大力发展光伏、风力发电、锂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链。力争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国资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江西理工大学、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他成员单位,赣州经开区、龙南市、南康区、大余县、兴国县、赣县区等〕

6. 推进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以青峰医药集团、威高集团、济民可信集团为龙头引领,大力发展高端仿制药、化学创新药、中成药、功能保健食品、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做大做强饲料、肉制品、酒与饮料、特色农产品、果蔬加工等产业链条,发挥客家、红色旅游优势,做优做精旅游休闲食品,推动正大集团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医药食品产业集群产值突破800亿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市商务局、赣南医学院、医药食品产业其他成员单位〕

7.推进新型建材、化工、通航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墙体建筑材料,重点推进赣州建筑工业化和华强杭萧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元源新材、龙泰新材等龙头企业,推进玻纤等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提质升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产值达到520亿元。积极引进氟化工中下游高附加值项目和氟盐化工全产业链项目。化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60亿元。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进无人机测试研发、生产制造、综合应用等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无人机应用拓展及推广,推动无人机制造及其上下游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形成无人机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市交通 运输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科技局、赣州发投集团〕

8.推进产业链链长制。把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作为推动“1+5+N”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和工业倍增升级的重要抓手,建立“七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每条优势产业链明确一支专家团队、建设一批园区载体、打造一个供需对接平台、每季度开展一次上下游对接活动、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一个专属政策包、建立一张关键核心技术动态表,持续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确保每季度开展1场技术供需对接、产品产销对接或人才交流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市主攻工业倍增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产业链链长制牵头单位〕

(二)狠抓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9.突出招大引强。各地要找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对照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大力开展“央企入赣”“粤企入赣”“三请三回”等系列活动,引进一批高质量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要主动带头招商,每季度至少一次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总投资100亿元、50亿元重大项目的招商力度,确保完成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分别至少引进1个“5020”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工信局〕

10.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工业“项目大会战”活动, 建立项目大会战重点推进项目库和完善领导挂点帮扶和绿色通道制度,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2%,实施技术改造工业企业不少于 350 家,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5%,技改投资占工业固投比重达35%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三)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11.梯次培育企业。落实《关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立“1+5+N”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梯队,发挥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推动企业实施技改升级、兼并重组。力争全年培育同兴达集团、开源集团2家营业收入过100亿元企业和一批50亿元行业骨干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培育新增中小企业1万户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12.扶持科创型企业。力争全年发现培育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 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3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到1.6%。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赣州科技大市场建设,统筹赣州发展基金、 重点产业基金,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赣州发投集团〕

(四)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业态

13.实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分院及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江西分中心落户,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平台。搭建重点行业“数字产业链”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和管理决策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和智能制造升级,全年重点打造5家标杆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样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中国电信赣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赣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赣州分公司〕

14.加速“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企业上云,力争企业上云总数突破6000家,培育上云示范标杆企业5家以上;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融合水平,力争新增省级服务型示范企业(平台)2家。推动“1+N”工业设计模式发展, 力争新认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以上,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引进具有一定规模专业工业设计公司1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15.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布局建设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和智慧城市建设,实行项目库动态管理;发挥超越数控、航天科工706所、旗诚科技等信创企业产能,迅速做大信创产业规模。〔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委保密和机要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赣州国投集团、中国电信赣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赣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赣州分公司、 中国铁塔赣州分公司,赣州蓉江新区、章贡区〕

(五)促进平台提档升级

16. 持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周边配套设施,注重标准厂房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管理,研究出台标准厂房专项考核办法。鼓励建设多层式、下沉式、 定制式标准厂房,积极引导市属国有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全年建成标准厂房300万平方米,入驻率提升至70%,容积率不少于1.2。力争千亿级园区实现零的突破,全年全市工业园区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0%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赣州发投集团、赣州国投集团〕

17.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各地组织开展2021年“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力争全市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和亩产营业收入均有较大提升。全年全市工业园区营业收入突破36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税务局〕

18.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全市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继续推进稀土矿山无铵开采试验试点各项工作,在达到环评、绿色矿山标准的前提下,支持无铵开采工艺用于稀土矿山复产复工,推动赣州稀土矿山整合(一期)项目实施。全年创建1个以上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赣州稀土集团〕

(六)强化要素支撑

1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赣州工匠”,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及各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引导职校学生留赣实习、就业,本土高校毕业生留赣比例达55以上。定期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锻炼,组织重点产业链企业家学习培训。〔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

20.强化金融支撑。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达到 6以上。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推动企业规范股改,力争3-5家以上企业境内外上市。建立“5020”产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数据库,进行综合评估,对排名前20位的项目,市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和重点产业基金优先扶持。〔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信局、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赣州银保监分局、赣州发投集团、 赣州国投集团〕

21.保障项目用地。保障“1+5+N”及各地首位产业重大项目用地,加大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力度,深入推进批而未用、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专项行动,继续实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的供应方式;探索新型产业用地(M0),提高工业用地效率;进一步扩大“标准地”试点范围,力争新增工业用地按不低于60的目标实行出让。〔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

22.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赣服通”赣州分厅服务功能,推动各地首位产业全链审批服务改革。继续用好企业精准帮扶APP,着力提高企业问题办理效率,保障用水、用电、用气、用工和物流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力争全年降低企业成本155亿元。持续开展市领导及市直部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做好惠企政策落实和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各地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和企业家约访1次,定期组织企业家联谊会等交流合作活动。做好工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工业倍增升级发展安全环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税务局、市工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行政审批局、 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应急管理局、赣州供电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调度宣传

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业倍增升级工作,每月调度通报产业链链长制等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收集各地党政主要领导推进工业倍增升级情况和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台账;每季度召开一次“1+5+N”重点产业协调会和重大项目推进会。组织赣南日报社、电视台等市内主流新闻媒体聚焦一线推出宣传专题专栏、撰写系列报道和评论,刊发工业倍增升级简报,营造各地你追我赶的工业倍增升级良好氛围。

(二)强化督促检查

采取明查暗访、日常抽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充分运用“赣州市工业云”平台及无人机项目航拍监测等方式,核查各地统计数据、投资数据、项目进度等不实的问题和产业链链长制落实情况;定期组织人员对流动现场会工业项目“回头看”。对重点工作推进不利、数据进度弄虚作假等行为,提交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

(三)严格考评考核

建立“月调度、季协调、年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业倍增升级考核。对县(市、区)工业倍增升级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县(市、区) 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县级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市直部门推进链长制、服务工业、帮扶企业等重点工作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评选出先进县(市、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由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对当年排名末位的县(市、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约谈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

来源:赣州市主攻工业倍增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