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工业经济>绿色发展

老区向“新” 发展求“质”——赣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走笔

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时间:2024-03-26 16:08:07访问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 激荡澎湃新动能】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GDP总量居全国城市第62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进入全省前列,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久久为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春风,同样润泽赣南大地。近年来,赣州经济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都蕴含着“新”“质”两个关键词。

  新时代新征程,全市上下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正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激荡起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澎湃力量和崭新动能。

  答好科技创新“关键题”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实验室,机器全速运转,讨论声此起彼伏,科研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海上风电重大项目的技术攻关。“如何保证15兆瓦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低成本、高稳定性、高效率,这是国际难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勇闯‘无人区’、抢占制高点。”该院党委书记齐涛表示。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赣州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着力构建战略科技力量“赣州矩阵”,一批重大科创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落地生根,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科技成果节节开花。

  核心科研空间达12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科研设备1万余台,云集科研人才500余名……依托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一年来,已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与产业化基地,攻克了靶点确证、高纯度活性物质快速分离、纯化的工业生产等关键技术。

  在今年2月举行的德国柏林果蔬展览会上,绿萌科技展出的果蔬分选装备引发全球客商关注。作为国家柑橘保鲜技术研发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该公司历经10多年研发,成功破解果蔬采后标准化难题,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为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大市场”,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赣州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卡点,让人才、资金、项目、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涌流。

  在全省率先推动地方科技立法,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全市上下创新创造活力。

  实施“苏区之光”人才计划,在市内外建设“科创飞地”“人才飞地”,向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引进“周末工程师”,探索全市高校院所、企业科研人员“双向双聘”……一系列引才育才措施,使得众多高素质人才近悦远来。

  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越来越多的独角兽、瞪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脱颖而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432家,数量居全省第二。

  “悬挂飞驰”的“红轨”,厚度仅0.015毫米的特种电磁线,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性能芳纶绝缘纸,亮相博鳌亚洲论坛的竹建筑……在不少领域,“赣州创造”从“跟跑者”跃升为“并跑者”“领跑者”,愈发引人瞩目。

  筑牢特色产业“主阵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唯有向“新”求“质”,才能赢得主动。勇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赣州干部群众,深谙这一点。

  用好新质生产力“强引擎”,助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筑牢特色产业“主阵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赣州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用好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具有赣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补齐短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生产线上,100多条机械臂从令如流、接力作业;地面上,智能AGV小车穿梭往返、搬材运料;大屏幕上,生产数据实时刷新,技术参数远程可控。在南康区龙回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家具制造坐上“智慧快车”。“15秒就能生产一个家具零部件,而按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一天。”中心负责人王隆平介绍。

  “傻老粗”,曾被用来形容赣州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如今,借力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这些传统产业不断降本提质增效,正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目前,全市拥有上云企业逾5万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21个。

  ——拉长长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稀土,是赣州的“王牌”资源。从以初级加工为主,到形成“稀土矿采选—稀土冶炼分离—稀土合金、高纯氧化物—稀土永磁等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链,涌现出中国稀土集团、金力永磁等一批龙头企业,“稀土王国”的千亿产业蓝图日益清晰,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通过“一产一策”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稀土新材料为代表的赣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机勃勃。2023年,赣州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6.6%、15.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3.0%、25.6%。各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产业布局,纷纷“端出自家特色菜”。章贡区致力“药品+医疗器械+宠物健康”三链融合,擦亮医药健康产业金字招牌。信丰县积极引进电子信息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全力打造全球PCB产业重镇。

  ——锻造新板,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CBox机器智控小脑、毫米波雷达家具芯片、AI智能创作鼠标……赣州市工业数字研究院深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我们利用院士专家成果转化平台、赣州市产业大脑、赣州市产业数据交易中心、融湾智算服务中心等新质生产力基础设施,助力赣州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该院院长王奇锋说。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赣州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科学谋划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发力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无人机送货、机器人深水搜寻等新场景接二连三。

  “三板”齐抓,赣州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更加坚实,前景更加广阔。

  厚植绿色发展“动力源”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来了动力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在腾远钴业,每年有3万吨废旧锂电池进入绿色回收生产线,经拆解、破碎、萃取、湿法等工艺处理后,电池中的多种有价金属得以利用,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料。“1吨废旧锂电池,通过综合利用可产生7万元至10万元产值,‘吃干榨尽’才能减少电池废弃对环境的污染。”公司董事长罗洁告诉记者。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然在推动绿色发展中活力倍增。

  厚植生态优势,践行“双碳”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成为赣州的不懈追求。从城市到乡村、园区到厂矿、生产到生活,赣州“主旋绿”基调昂扬、越唱越响。

  水面,一排排光伏板绵延成“蓝海”;水下,鱼儿在欢畅游动。上犹县采用“渔光互补”新型光伏发电模式,节约了土地资源,发展了生态养殖。光伏发电产生的清洁电能并入电网,去年上网电量达3218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7万吨。

  作为全国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赣州抓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500万千瓦,装机量和发电量全省第一。

  “以前人在厂里不敢抬头,到处都是灰尘。现在群众推着婴儿车来厂区散步,因为我们是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西赣州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张金祥自豪地说,公司将“绿色”二字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完善节能环保设施,建设绿色矿山,废水、工业固废料实现100%利用,熟料余热发电每年可节约电费约4000万元。

  赣州的绿色制造版图,正在持续扩容。有色金属、建材、造纸、化工等高碳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画出低碳转型的跃动曲线。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美丽工厂”创建试点在赣州经开区启动。202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下降29.4%。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需要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

  赣州创新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普惠金融标准,湿地银行、碳汇开发、水权交易等新模式方兴未艾,多款绿色金融创新产品陆续推出。绿水青山,正在源源不断地“变现”为金山银山。

  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放眼今日赣州,绿色建筑走进生活,绿色出行深入人心,绿色消费蔚然成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倒逼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为发展“含绿量”充值,让生态“含金量”升值。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上,赣州正以新质生产力之笔,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的“赣州答卷”。(记者张惠婷)

来源: 赣南日报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